補齊交通物流短板 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 河南日報 》( 2025年02月26日 第 03 版)
□河南省委黨校經濟管理部副教授、博士 林永然
近年來,河南高度重視交通物流體系建設,形成了密集的空、鐵、公交通網絡,但水運發展相對滯后,成為交通物流體系最后的“短板”。與空、鐵、公等其他運輸方式相比,水運成本低、運能大,是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關鍵環節,對產業布局影響大、程度深。盡快建成聯網成片的中原水運體系及空、鐵、公、水便捷互通的多式聯運體系,打通中原出海新通道,不僅能顯著推動物流降本增效、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也是釋放投資需求的直接抓手。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發展內河航運作為物流降本增效、助力區域發展的戰略支撐,謀劃實施內河航運“11246”工程,努力構建“中部便捷出海水運大通道”,內河航運取得扎實成效、形成良好發展態勢,但與旺盛的市場需求相比,現有通行和運營能力不足,后續工程統籌協調與要素保障難度大、建設速度偏慢,亟待強化頂層設計,科學統籌長遠與當前、整體與局部、政府與市場、建設與使用、發展與安全,凝聚合力、加大力度,確保建好用好。
具體來看,應著力構建內河航運“硬聯通”與“軟銜接”相協同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推進航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干支銜接的航道網絡;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打造樞紐型港口集群;創新多式聯運體系,加強規則標準銜接;培育臨港產業集群,強化航運生態圈建設;加強水運人才引進和培育,提升規劃、投資、建設、運營、監管、維護等方面的專業化能力和水平;完善內河航運制度供給,積極促進區域協同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