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202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評選結果揭曉,共80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特等獎16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34項,具體獲獎結果如下:
特等獎(16項)
序 號 | 作 者 | 完成方式 | 成 果 名 稱 | 成果形式 |
1 | 李文姣 | 獨著 | 新時代防范和化解社會風險研究 | 著作 |
2 | 涂小雨 | 獨著 | 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 論文 |
3 | 鄭會霞 趙 早 | 合著 |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快推進農業強國建設 | 論文 |
4 | 薛瑞漢 張乃仁 | 合著 | 以數字化改革助推共同富裕 | 論文 |
5 | 秦 健 | 獨著 | 農業科技創新助推鄉村振興 | 論文 |
6 | 李 濤 | 獨著 | 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任重道遠 | 論文 |
7 | 郭玲玲 | 獨著 | 把握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踐要求 | 論文 |
8 | 薛瑞漢 | 主持人 | 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的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9 | 白 玉 | 主持人 | 加快推進河南智慧養老的思考與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10 | 姚巧華 | 主持人 | 我省有效應對處置網絡輿情的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11 | 賈 博 | 主持人 | 打通我省營商環境“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與對策 | 調研報告 |
12 | 林永然 | 主持人 | 河南省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的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13 | 陳 晨 | 主持人 | 河南深度融入RCEP的思路與建議 | 調研報告 |
14 | 張亞楠 | 主持人 | 推進我省政務數據安全共享的思考與建議 | 調研報告 |
15 | 涂小雨 | 主持人 | 加快培育我省新型研發機構的思考與建議 | 調研報告 |
16 | 孫曉曦 | 主持人 | 加快我省平臺經濟發展的思考與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一等獎(10項)
序 號 | 作 者 | 完成方式 | 成 果 名 稱 | 成果形式 |
1 | 徐佳佳 | 合著 | 新時代政德建設的應然、實然與必然 | 論文 |
2 | 康來云 | 獨著 | 中國共產黨人倫理精神百年演進的點、線、面 | 論文 |
3 | 趙 斐 | 獨著 | 近代成都青羊宮空間變遷研究 | 著作 |
4 | 徐 航 | 獨著 | 試論短視頻著作權保護刑事司法政策的生成與優化 | 論文 |
5 | 呂培亮 | 獨著 | 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內在機理與路徑優化 | 論文 |
6 | 王志立 劉 祺 | 合著 | 數字賦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邏輯與途徑 | 論文 |
7 | 趙 瞳 | 獨著 | 黃河流域協同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破解 | 論文 |
8 | 宋 偉 | 獨著 |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時代意蘊、現實約束與實踐進路 | 論文 |
9 | 溫佳楠 | 獨著 | 河南省城市收縮格局特征與驅動因素分析 | 論文 |
10 | 蘆 潔 | 獨著 | 內黃尖椒種植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 論文 |
二等獎(20項)
序 號 | 作 者 | 完成方式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1 | 劉曉玉 | 獨著 | “第二個結合”視域下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芻議 | 論文 |
2 | 劉曉玉 | 獨著 | 原始佛教時期傳戒法制定的脈絡、特質與意義 | 論文 |
3 | 張祝平 | 獨著 | 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目標定位、邏輯理路與路徑選擇 | 論文 |
4 | 谷 玲 | 獨著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傳播:基于文化價值的分析 | 論文 |
5 | 何 陽 | 獨著 | 鄉村振興新視域——一個豫中村莊的治理探索 | 著作 |
6 | 趙 瞳 | 獨著 | 新媒體時代鄉村文化傳播的空間轉向、內在瓶頸與路徑建構 | 論文 |
7 | 石東偉 | 合著 | 助推式耦合: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效能互促——基于C市Y區“黨建聯合體”的分析 | 論文 |
8 | 白志華 | 獨著 | 社會組織“懸浮”社區的治理進路:從脫嵌到嵌人 | 論文 |
9 | 向長艷 | 獨著 | 哲學視角下考察權利觀的五個維度 | 論文 |
10 | 阮崇翔 | 獨著 | 民事公益訴訟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研究 | 論文 |
11 | 黃 輝 | 獨著 | 信息化背景下圖書資料管理研究 | 著作 |
12 | 宋國濤 | 獨著 | 免罰清單的屬性定位、制度功能及規制路徑 | 論文 |
13 | 翟慧杰 | 獨著 | 技術賦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研究 | 論文 |
14 | 秦長江 | 合著 |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治理現代化研究 | 著作 |
15 | 李許卡 | 獨著 | 綠色經濟發展的理論邏輯、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 論文 |
16 | 白小明 | 獨著 | 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 | 論文 |
17 | 張祝平 | 獨著 | 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與路徑選擇 | 論文 |
18 | 秦 健 | 合著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要義與實踐途徑 | 論文 |
19 | 孫曉曦 | 合著 | 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雙碳”目標實現——傳導機制、關鍵問題與路徑優化 | 論文 |
20 | 鄧燦輝 | 合著 | 不同模式合作網絡對農業科技創新績效的影響——以“一帶一路”國家為例 | 論文 |
三等獎(34項)
序 號 | 作 者 | 完成方式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1 | 鄭會霞 | 獨著 | 基層治理轉型的有效路徑 | 論文 |
2 | 楚向紅 | 獨著 | 堅持“五大原則”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 論文 |
3 | 梁紅軍 | 獨著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內在邏輯、制約因素及實現路徑 | 論文 |
4 | 郭廣平 | 獨著 | 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歷史觀視野下歷史規律實現的雙重機制 | 論文 |
5 | 郭廣平 | 獨著 | 全球加強治理海洋塑料垃圾 | 論文 |
6 | 周海濤 | 獨著 | 以魂塑根 以根鑄魂 | 論文 |
7 | 周海濤 | 獨著 |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 | 論文 |
8 | 周 楠 | 獨著 |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的演進歷程與基本經驗 | 論文 |
9 | 付小穎 | 合著 | 河南搶灘布局未來產業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10 | 田 磊 | 獨著 | 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大唐狄公案》小說原創作者 | 論文 |
11 | 趙 璐 | 獨著 | 共性特征與現實啟示:新時代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成長規律探析 | 論文 |
12 | 石東偉 | 獨著 | 輪式驅動:政黨治理視域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運作與機理——基于S鎮農村黨員積分制管理的經驗分析 | 論文 |
13 | 孫強強 | 獨著 | 農村基層治理有效中的可控式協商:概念內涵、運行機制與價值限度 | 論文 |
14 | 孫強強 | 獨著 | 官員向下表態與政策執行過程匹配研究——基于“模糊—沖突”模型的分析 | 論文 |
15 | 向長艷 | 獨著 | 當代中國紅色文化政治傳播基本問題研究 | 論文 |
16 | 魏小雨 | 合著 | 地方人大開發區專門委員會制度的實踐基礎與法治進路 | 論文 |
17 | 魏小雨 | 合著 |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法治建設路徑 | 論文 |
18 | 梁 昊 | 獨著 | 領導更替時上下級關系對員工越軌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 | 論文 |
19 | 徐 航 | 合著 | 黨內法規制度治理效能提升的實踐探析 | 論文 |
20 | 賈 月 | 獨著 | 論公益慈善中公眾對受助者的倫理期待 | 論文 |
21 | 楊偉民 | 獨著 | 習近平關于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重要論述的思想內涵與時代價值 | 論文 |
22 | 楊偉民 | 獨著 |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的誠信建設:歷程、經驗與啟示 | 論文 |
23 | 翟慧杰 | 獨著 | 城市應對重大公共危機事件的韌性治理研究 | 論文 |
24 | 趙志陽 | 獨著 | 新時代勞模精神的三維審視 | 論文 |
25 | 李許卡 | 獨著 | 城鄉融合發展的障礙與推進路徑 | 論文 |
26 | 白小明 | 獨著 | 深刻理解和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 | 論文 |
27 | 雷 瑛 | 獨著 |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 論文 |
28 | 雷 瑛 | 獨著 | 依靠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集約化發展 | 論文 |
29 | 郭丹丹 | 獨著 | 大力提升高質量發展“含綠量” | 論文 |
30 | 鄧燦輝 | 合著 | 加快科技小院賦能河南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31 | 張 羽 | 合著 | 推進鄭州航空港區二次創業的思考與對策 | 調研報告 |
32 | 張萬里 | 合著 | 河南加快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的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33 | 陳 晨 | 合著 | 統籌推進我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思考與對策建議 | 調研報告 |
34 | 劉 攀 | 獨著 | 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