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鄉村振興首先是人才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對于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更高要求和更深刻使命,只有培養適應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所需要的“高精尖缺”人才,提升農村人力資本數量和質量,才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人”是起點和落腳點,是一切活動的主體。優化人才隊伍,也是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從本土人才的培養角度看,鄉村人才振興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質和致富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促進增收;從引入人才的角度看,優化鄉村振興隊伍的人才供給,促進人才、技術等要素更多流向鄉村,全面激活鄉村要素資源市場,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有助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帶動城鄉融合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雖然鄉村人力資本數量和質量明顯提高,但仍無法滿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人才隊伍的數量、質量、結構、效能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與城市相比,由于鄉村基礎設施、產業體系、發展條件等“先天不足”,且伴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勞動力外流加劇。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占總人數的36.11%,且現有鄉村人才隊伍中,年齡結構偏老齡化,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觀念相對落后。農村實用性人才是帶動鄉村發展的主力軍,農村人口的減少及老齡化程度加深,不僅影響農業勞動力的供給數量和質量、農業發展水平,還在一定程度上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挑戰,不利于農村的更可持續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決定了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必須滿足多樣性。當前,我國鄉村人才結構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嚴重失衡。從鄉村人才年齡結構方面來看,鄉村“空心化”、老齡化嚴重,勞動力大量外流,留守兒童和老年群體居多。從鄉村人才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受人才“虹吸效應”影響,經濟發達鄉村與欠發達鄉村人才資源失衡,存在人才“孔雀東南飛”現象。從鄉村人才類型來看,大多數鄉村缺乏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鄉村復合型人才、懂技術的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現有的人才大多是種植養殖一線的生產經營人才。
鄉村經濟基礎薄弱、公共服務水平差、發展潛力不足等是造成鄉村人才流失的主要根源。盡管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人才政策,為各類人才打造平臺、創造機會,但一些鄉村仍面臨“不想回”“引不來”“留不住”等問題。一方面,本土進城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學成后很少愿意回家鄉發展。另一方面,盡管鄉村通過招考等方式選拔了一些優秀人才,但因鄉村“硬條件”和“軟實力”有限、基層工作繁復冗雜與工資待遇不成正比、發展空間小等原因,鄉村往往是他們職業生涯的跳板,服務期滿后,他們就會離開,造成鄉村人才匱乏。
針對目前人才振興存在的主要問題,應當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全視角引才,全鏈條育才,全方位留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聚焦引進添動能,打好鄉村振興主動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引導各類人才下沉,在廣闊天地成長成才?!蛾P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如加快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農民回流;定期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尋找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采用招聘、合作入股等方式引進鄉村建設人才,壯大鄉村振興人才力量。
聚焦培育提技能,培厚人才成長沃土。堅持“四個不唯”的觀點,樹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觀念,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其所適。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等,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和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等最迫切、最急需的幾類人才。注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科學教育培訓,通過開展專家授課、舉辦技能比賽、建立專家工作室等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線上線下培訓服務,提升從業者職業技能,培養造就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隊伍。
聚焦留筑強服務,構建吸引人才強磁場?!霸韵挛嗤洌齺斫瘌P凰?!眻猿职选叭瞬艥M不滿意”作為首要標準,不斷優化鄉村人才政策環境,暢通鄉村人才成長平臺,創新工作機制,加強鄉村人才薪酬待遇、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等服務保障,完善鄉村人才政策,使人才政策精準發力,努力營造尊重人才、服務人才的社會氛圍,讓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農民日報》(2023年02月11日 05版)